人工智能培养目标怎么写(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

人工智能 179
今天给各位分享人工智能培养目标怎么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人工智能的基本目标

今天给各位分享人工智能培养目标怎么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人工智能的基本目标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人工智能属于什么学科门类呢?

人工智能是属于工学门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人工智能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同时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研究方向,有很多的分支学科,包含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信息处理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超级计算方向等。

人工智能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等,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工作。

培养目标: 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学习科目: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对于本科专业的学习,如果有意从事人工智能方向的相关工作,可以尝试选择以下的相关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的工作既需要非常扎实和广泛的数学基础的同时也要求很高的实际操作能力,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如Machine Learning,Computer Visi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Data Mining等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都有对应的课程和研究方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既要掌握基础的程序设计语言,也要掌握大数据平台的运用,Numpy、Matplotlib、Pandas,SciPy和scikit-learn等科学计算与机械学习库的掌握,完成技术方案设计及算法设计和核心模块开发,组织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负责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平台的架构、开发方案的设计、应用与实现(包括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的算法)。

                                 

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考研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 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1、人工智能专业是中国高校人才计划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2、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人工智能”专业成为热门专业。

3、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人工智能专业代码

人工智能专业代码是080717T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工智能,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发展历程

2018年4月3日,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时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透露,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在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2019年3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新增审批专业名单。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专业新增最多。此外,“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智能领域相关专业,也同样是高校的新增备案和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的热门。

培养目标

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发展前景就业方向实际应用:

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考研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智能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成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该专业自2005年获批以来,已培养了2000多名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积蓄力量。依托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利用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领域的研究基础和师资力量,目前已建成成熟的专业教学团队、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智能感知与计算教学示范中心。

·培养目标

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强实践,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良好的外语水平和优良的综合素质,掌握电子、计算机、通信和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能够在电信、航天、航空等科研院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智能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开发或管理创新人才及行业骨干。

·特色课程

人工智能概论、计算智能导论、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算法设计与分析(双语)、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数据挖掘等。

课程:人工智能概论、机器学习(双语)、知识工程、计算智能导论、模式识别、脑科学基础。

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如何打造优秀人才,教你3招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人才之争的问题愈发凸显。人工智能发展之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争。国内外企业巨头都在“抢”人工智能人才,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喊”人才紧缺。如何利用几代人的时间培养出智能科技、智能产业和智慧社会人才。

(1) 了解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是一种以人脑为模型的机器学习。它通过一种允许计算机利用新数据的合成来学习的算法创造出一个人工神经网络。在这个阶段,你需要通过了解神经网络的每个细节来开始你的深度学习。你需要了解这些网络是如何利用智能做出决策的。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你需要彻底弄懂它!

(2) 熟悉大数据基本知识

获取大数据的知识不是一项强制性的任务,但我建议你为自己配备大数据的基础知识,因为所有的人工智能系统都只处理大数据。拥有大数据的基础知识将是一个很好的优势,因为它将帮助你设计出更优化和更现实的算法。

(3) 掌握优越技术

如何优化它。深度学习算法消耗了系统的大量资源,需要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优化算法帮助我们最小化(或最大化)一个目标函数(错误函数的另一个名称)E(X),它是一个依赖于模型内部中可学习参数的数学函数,模型的内部参数对于有效地训练模型并产生准确的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各种优化策略和算法来更新和计算这些模型参数的最优值,从而优化模型的学习过程和模型的输出。

(4) 学习编程语言

学习一种或最多两种编程语言,并深入理解它。你可以从R语言、Python语言,甚至Java语言中选择!永远记住,编程语言只是为了简化你的生活,而不是用来定义你的生活。我们可以从Python语言开始,因为它比较抽象,并且提供了许多可以使用的库。

在目前弱人工智能的状况下,已经有很多的挑战出现了。那么如果像专家预测的那样,在未来2040年或者2060年进阶到强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人工智能培养目标怎么写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扫码二维码